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黄冰玉陈佳怡)“当前,中国企业出海已迈入3.0时代。与以往以商品出口或资产并购为主的方式不同,新一代出海企业更加注重在海外市场构建深度融合的技术研发、供应链体系和本地化销售网络,真正实现‘走进去”而非仅仅‘走出去’”。日前,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环球交易服务部主管曾炜炜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深耕中国内地市场超过三十年。
曾炜炜观察到,中国企业出海呈现出三大核心趋势:一是技术与品牌共同驱动,利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提升技术话语权,通过创新突破市场壁垒,同时通过文化IP打造全球品牌溢价;二是供应链深度本地化,例如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东盟、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构建“区域总部+卫星基地”的产业链集群;三是风控与合规前置化,建立跨国企业思维,将投资目的地国的税收、法律和政治风险等纳入综合考量并建立ESG制度。
基于对中国和亚洲经济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曾炜炜认为,跨境金融服务不能停留在单一产品层面,而应围绕企业在海外贸易链条中的真实痛点,提供整合性的解决方案,助力其实现稳健发展和全球化布局。
“我们针对不同行业的贸易特性,量身打造涵盖跨境资金池、贸易融资及供应链金融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曾炜炜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说,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复杂性和跨国运营需求,为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中国背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跨境资金池管理、跨境收付款以及贸易融资等一揽子服务,助力其全球业务扩展。
从单一产品输出升级为区域生态建设,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因地制宜的跨境金融服务颇为重要。
东盟已连续多年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东盟在中国外贸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6.6%。“凭借庞大的年轻人口红利、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以及与中国相近的地缘与文化优势,东盟正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出海布局的核心目的地。”曾炜炜说。
在曾炜炜看来,产业合作方面,东盟在制造业、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业、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及绿色经济与新能源领域,对中国企业具有显著吸引力,这些行业也正是星展银行长期深耕的重点领域。
“作为在亚洲拥有深厚经验和广泛网络的金融机构,星展银行对区域内各关键行业的理解独到且深入。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我们配备了专门的全球客户经理和行业专家团队,为中资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全球化金融服务。”曾炜炜说。
当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迫使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这对企业的海外布局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投资目的地的政策变动日益频繁,汇率波动常态化对企业财务稳健性构成挑战。
曾炜炜介绍,面对这些挑战,星展银行从供应链布局、政策应对、汇率风险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帮助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稳健前行。
随着中国企业及金融机构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贸易、交易活动日趋频繁,这也有力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曾炜炜表示,作为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首批直参行,星展银行一直都在积极参与CIPS一期和二期的建设,CIPS业务已覆盖了所有的亚洲欧洲和非洲地区。星展中国2024年CIPS业务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30%,新增集团外间参行数量在外资银行中位列第一。
除了跨境人民币结算领域的服务能力,投融资方面,星展在中新互联互通的大框架下,已累计落实投融资上百亿元人民币。
“星展中国是熊猫债市场中最活跃的外资承销商之一,致力于协助国际发行人拓宽人民币融资渠道。星展银行还利用‘债券通’、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人及QFII/RQFII等多种渠道,积极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资产的投资。”曾炜炜说。
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